当前位置: 首页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

大地质改革发展路上的答卷人——记冶金地质二勘院生态环境部负责人郭腾飞

来源:陆东玲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浏览次数: 82

打印

在八闽大地的崇山峻岭间,总有一抹红橙色的身影穿梭于沟壑纵横的勘探现场和田间地头的调查施工现场。他,是手握地质锤叩问大地奥秘的“追梦人”;是挑灯夜战破解地质密码的“赶考者”;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他就是冶金地质二勘院生态环境部负责人郭腾飞,一位用脚步丈量山河,以科技守护青山的地质先锋。

一、以螺丝钉精神编织地质蓝图

2013年盛夏,郭腾飞背上行囊,从河南焦作奔赴福建榕城,开启了地质报国的征程。20132020年期间,他参与的各类地质勘查、调查、评价、地灾、规划等项目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包括德化县某矿区金矿勘查、西藏4幅地质矿产综合调查、铬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风险调查评价、场地水文地质及土壤理化性质调查、储量地质报告、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等项目。

他从青藏高原到八闽山区,从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到人烟稀少的荒山丛林,从凛冽刺骨的风雪到汗出如浆的酷暑都留下了他跋山涉水追梦的足迹,从晨曦到星辰,都见证过他伏案撰写报告的艰辛,他以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出了一张张地质蓝图。                     

二、以“一根筋”态度淬炼技术锋芒

“地质工作没有捷径,唯有较真才能出精品。”这是郭腾飞常挂嘴边的话。2016年,他担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某岩体及外围铬铁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技术副负责。面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的复杂地质构造,他白天穿梭于冰川峡谷,夜晚伏案梳理数据。为攻克技术瓶颈,他查阅专业书籍,与地科院老师交流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科研理论水平。在与大家不懈努力下,项目组通过对某蛇绿岩构造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的分析研究得出研究成果,总结圈定找矿靶区4处;同时创新蛇绿岩新的填图方法和填图单元,研究成果得到了地科院院士和评审专家的肯定,并顺利通过成果报告验收,获评“优秀级”。

在投身地勘事业的漫长“赶考”途中,郭腾飞稳步前行,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再到如今的部门负责人。他始终保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努力钻研技术。在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中,他的专业技能、市场业务能力和综合管理协调能力都得到全方位提升。在他主持和参与项目的同时,共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2篇,中文和科技核心21篇,其中1篇荣获了福建省地质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三、以“借鸡生蛋”智慧书写转型答卷

2020年,根据总局的战略定位,冶金地质二勘院开启转型创新提效发展思路,成立了生态环境部。旨在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与传统的地质勘查板块形成组合优势,探索“生态+”的新业态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有新突破,立志既做金山银山的勘探者,也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领域、新市场,郭腾飞与团队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新的挑战。他们主动适应变化,深入了解市场,摒弃“等项目、要项目”的陈旧思想,主动出击开拓市场。从最初的陌生拜访、业务洽谈,到后期项目成功落地,每一步都饱含着他们的艰辛与付出,带领团队推动传统地勘向“生态+”转型他深刻认识到单位需要多条腿走路:既要坚持守主责稳主业,又要开拓新领域市场,为单位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他与团队在“零资质、零经验、零业绩”的困境中,充分发挥“借鸡生蛋”模式,与科研院校、技术领域领军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为项目标前设计、执行过程及技术质量进行指导,积极培养一支“新生态+”的技术人才队伍。同时,精细化组织协调,保质保量保工期,注重维护客户,积极与地方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形成以技术养业务良性循环模式。

近四年的开拓市场中,累计承揽项目50个以上,签订合同总金额近5000万元。从传统地质勘查、“三合一”方案、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等大地质类相关业务到福建省内多个市县区的农业土壤治理类项目和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类项目;通过与高等院校共建“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申请了3个科技创新项目,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打造的“地质+生态”特色服务模式,在地方树立了良好的单位品牌形象。同事感慨:“郭工总能在绝境中找到出路,他像磁铁,凝聚起团队的战斗力。”

四、以“上下求索”姿态逐梦新时代

他说:“地质人的浪漫,就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青山间。我还年轻,对自己的理想必定会‘上下而求索’。”这位85后的共产党员,用十几年光阴在八闽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地质人的答卷,先后荣获省直机关“最美青工”、二局(集团)“先进个人”,多次荣获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绩效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青丝到微霜,从技术骨干到管理先锋,郭腾飞始终保持着“赶考”的清醒。面对土壤修复领域的技术瓶颈,联合科研院所申报总局和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探索改善土壤酸化、重金属的土壤调理剂产品,通过在农耕地酸化、安全利用示范项目中的应用,已证实产品在土壤PH的增加、重金属活性的降低和土壤有机质提高方面效果显著,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保障了粮食安全。

郭腾飞以螺丝钉的坚守诠释初心,以拓荒者的勇气开辟新路,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正如他所言:“地质人的征途永远在路上,下一座山峰,便是星辰大海。”(作者:陆东玲)